# 前言

由于最近我有老同事也动了移民的念头,为避免他踩坑,我回顾过去两年多以来走过的移民道路,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。希望在帮到他之余,也能帮到更多的同行。

在开始前,先来一段免责声明:以下建议只是基于我浅薄的经历,仅供参考。你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反复斟酌,从长计议

另外,本篇文章所提到的「移民」只包含技术移民雇主担保移民,而非投资移民、家庭成员移民、难民与庇护等。

# 移民的先决条件

从之前的文章 程序员移民误区 中可以看出:几万块钱、语言能力、技术水平等,都不足以阻碍咱们走这条路,毕竟程序员群体的移民优势实在是太突出了

那么,移民的先决条件究竟是什么?于多数人而言:

  1. 觉悟: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深刻认识。就像「黑客帝国」里吃了红色药丸的主人公 Neo 一样,醍醐灌顶。
  2. 决心誓要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。否则再多的觉悟也只是空想,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行动。「肖申克的救赎」主人公 Andy 就是绝佳典范。

我最初也觉得移民是触不可及的,但我的觉悟不断地鞭策着我去搜索了解更多的资讯,最终在认知层面上把「触不可及」变成了「触手可及」,并决心开始付诸行动

回顾过去两年多的经历:

  • [2017.7] 当时我在广州某城中村的出租屋里,仅仅就是知乎搜索了几下,阅读了几篇文章后就觉得完全可行,并开始行动(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在之后的某段时间内,在知乎上搜「移民」是没有任何结果的)
  • [2018.10] 登陆澳洲墨尔本。坐在南航飞机座位上的时候,很难想象我竟然做成了
  • [2019.12] 我正在写这篇文章,恍若隔世

# 我的粗浅建议

# 移民要趁早

如果时间可以倒流,我会在读本科的时候拼命考英语(PTE),争取早日考到四个 8(八炸)。2016.6 毕业后赶紧做 EA 职业评估,通过后立即提交澳洲 189|190 技术移民 EOI。按照当年通信专业的获邀分数 60,我毫无疑问是可以获邀的。传说中「国内本科一毕业就拿澳洲绿卡」在当时是完全可行的,顺便还省了几十万的留学费用。

但很遗憾,时光不能倒流。近两年来的移民潮一波接一波,导致分数要求也水涨船高,居高不下。想当年 60 刚过线就秒获邀,而如今 85 高分都得排好几个月(参见澳洲移民局官网 Invitation rounds (opens new window))。看到有不少移友被迫转战加拿大,形势的严峻可见一斑。

因此,很多过来人都会说「移民要趁早」,我也未能免俗。这就像是当年买房,越早上车就越轻松,越是观望之后就越困难。因为这就是趋势,大多数人都无法逆势而行,只能顺势而为。而且,在可预见的未来(2020),这种趋势只会愈演愈烈。但无论如何,及早行动,为时未晚,相信你依然可以坐上属于你的「末班车」。

# 注意时效性

网上的资讯琳琅满目,但一定要注意时效性,毕竟每个财年甚至每个月都可能会有政策上的变动。

# 制定计划表

我曾听说过一句话:要想干成大事,必须有清晰的目标相对的时间表

例如,语言考试、翻译公证、职业评估及简历投递等,都是可以同步进行的,但要明确哪个时间点要推进到哪一步。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 996 工作中持续推进,否则很容易迷失方向,原地踏步。

对于雇主担保移民来说,若准备充分的话,可能几个月就搞定了;而对于技术移民来说,耗时一两年是很正常的。没有计划表,又不会审时度势的话,只会被淹没在移民大潮中。

# 调整好心态

欲速则不达。有恒心,更要有耐心

上面也提到,技术移民是一场持久战,诸如考英语多次不过、排队几个月没消息等都是很普遍的。同样地,海外求职投递简历数周没回应也是很常见的,关键是不要气馁,再接再厉。每天焦急等待、静不下心是大忌,没有任何意义,还不如抓紧利用这些时间多多准备,查漏补缺。

可参考 我的澳洲 IT 求职经历 · 准备篇 · 求职心态

# 准备好 Plan B

很多时候,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,必须提前预判,留好后手,才不至于孤注一掷,陷入困境。

还是以澳洲为例,A 同学死磕 189 独立技术移民,结果排了一年多的队都还没获邀(且遥遥无期);而 B 同学预判形势不好,另辟蹊径,在排队 189 之余也顺便申请了 489 偏远地区担保移民,待两年后申请 887 永居就自由身了。若此时此刻,A 同学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申请 489,则很遗憾,489 已被新的 491 签证取代,转永居的要求也从原来的两年增加到了三年。

我在 移民澳洲的基本花费 开篇就列出了我的 Plan B(489 偏远地区担保)以及 Plan C(482 雇主担保)。类似地,有些同行的目标是美国,但由于抽签太难了,因此以加拿大为跳板,待入籍后就可以轻易到美国生活工作了。

就目前澳洲的形势,我肯定是不推荐孤注一掷 189 / 190 的,不妨额外考虑:

  • 澳洲的偏远地区签证 491,或雇主担保签证 482 / 494 / 186 (PR)。
  • 新西兰,入籍后即可轻易拿澳洲 PR,到澳洲生活工作。
  • 若不局限于澳纽地区,那选择就更多了:加拿大、新加坡、德国、日本等雇主担保。不妨到 Stack Overflow Jobs (opens new window) 点击 Perks - visa sponsor 后筛选出合适的职位。

其他求职渠道建议自行 Google 搜索。
首选内推,原因可参考 我的澳洲 IT 求职经历 · 准备篇 · 求职渠道

# 找靠谱的中介

雇主担保移民基本无需考虑该项,因为雇主会全程负责。

至今我都觉得庆幸的是,在一开始就找到了靠谱的中介。否则像我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,是很难持续推进的。因为如果是纯 DIY 技术移民的话,资讯门槛是很高的,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阅资料、做笔记。由于我除了 996 之余还要考英语,实在是无暇顾及,因此我还是倾向于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处理,让他们帮我推进,我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听从安排逐步跟进就好了。

当然了,前提是「靠谱」,否则还真不如 DIY。

Tips:若想了解靠谱中介咨询,不妨加我微信 kenberkeley

# 语言考试要应试

雇主担保移民基本无需考虑该项,因为签证语言要求通常都很低,关键是远程视频面试时的沟通表达能力。可参考 我的澳洲 IT 求职经历 · 面试篇

刚开始的时候,我的备考方式是每天背单词,殊不知这几乎是毫无意义的,因为这根本不是应试。类比软件开发,这就像是用最原始的方式堆砌代码;而应试的方式是直接用现成的框架来开发。所谓「应试」,目的就是要快速地完成项目,而不是做艺术品。艺术品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,而移民是要争分夺秒的,还不如事成之后,在国外每天边学边用边积累实在。

另外,语言考试也不便宜。当年我考 PTE 一次就得¥1600+,如果真抱着做艺术品的心态去考试,我可能考到破产都无法出师。倘若有师傅(培训班老师)可以稍加指点,因材施教,让我可以应试式地高效备考,减少重考的次数,尽快考过,那么无论从时间还是从花费的角度,都是非常划算的。

当然了,前提是「靠谱」,否则还真不如自己摸索。

# 在岸优势多

换位思考一下:假如你是雇主,本地就有大量合适的求职者,那么你还会考虑海外的求职者吗?该问题在 TSS 482 换雇主提示 的「现状」就有提及。

这也是为什么在某种程度上,旅行打工签证也比海外申请人有优势。因为办理雇主担保工作签证的手续是几乎一样的,但前者可以到场面试,还能立即上岗,之前申请签证的各项材料也可以复用。

当然了,这选项也是有风险的,毕竟你要辞掉国内的工作,申请一个短期的签证登陆求职。期间没有任何收入,所有的花销都由自己承担。另外,在没有本地工作经验的情况下,求职难度并不比海外申请人低。

可参考 我的澳洲 IT 求职经历 · 简历篇 中的「淡化非本地经验」。

# 结语

  • 崇拜行动,相信结果。
  • 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