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自我介绍

我是 Ken,坐标墨尔本,至今(2019.8)本科毕业三年,一直从事 Web 前端开发工作。在国内有着两年多的大中小厂工作经历,而在澳洲则有着不足一年的本地华人创业公司经验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我持有的是雇主担保工作签证 TSS 482 (Medium-term stream) (opens new window)。为了文章的普适性,有关工签换雇主的注意事项,请移步到 TSS 482 换雇主提示

# 为何撰文

综上所述,在澳洲华人公司工作了不足一年的我,在一定程度上,其实依然还是一张白纸。与众多新移民以及本地毕业生类似,我尚未真正融入澳洲主流社会。尤其是我一直都在华人区生活,在语言和文化融合度方面,我还远远落后于本地毕业生。

因此,在这将近两个月的求职期内,我踩过很多坑,犯过很多错误,导致错失了很多机会。我有过迷茫,也怀疑过自己,甚至一度打算放弃。然而幸运的是,在我最困难的这段时期,我遇到了很多华人同行。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,我逐渐走上了正轨,最终否极泰来 —— 这也是我撰文的最大动力:感恩这段时期内帮助过我的人,同时也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,把这份恩情传递给更多的人。

致谢名单见 结语

当然,还有另一个原因,那就是填补中文相关资讯的空白,并抛砖引玉。在国内,行业内的各类经验分享氛围相当浓厚。无论是面经,还是新技术,又或是源码剖析,几乎都是唾手可得,琳琅满目,应有尽有。但由于澳洲的主流语言是英语,对于我这种语言水平欠佳、对澳洲主流职场一窍不通的小白而言,往往更倾向于有相对明确的指引。否则,面对海量的英文资讯,无异于大海捞针。

例如,在国内,我们都知道一线大厂是 BAT,或许还熟知它们各自的评级体系(T2|3|4、P6|7|8 等)。对于薪酬福利待遇等,也早已被脉脉、知乎、微信公众号等灌输得耳濡目染。然而在澳洲,至今我依然还搞不清楚墨尔本究竟有哪些一二线互联网公司(相关内容见 准备篇 · 公司选择)。

本系列文章,是我对过去这段跌宕起伏的求职经历的总结,致力于打造成「如果我一开始就有这些指引就好了」的模样。上面也提到,这属于「抛砖引玉」,且完全开源 (opens new window),你可以为此添砖加瓦(评论、开 issues (opens new window)、提 PR 等),为后人打造出更加完备的澳洲 IT 求职知识库。